栏目导航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史上最深得人心的8首千古诗词,仅半句就被封神~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1 09:54:49    


1

游山西村

宋代 陆游

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。

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。


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,总会有山穷水尽的时候,就像诗里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的道理一样。

那山峦重重叠叠,水流曲曲折折,正担心前方无路可走,忽然之间,在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。

有时候熬过低谷,再不好的也会慢慢好起来,心态非常重要,熬过去就是重生,熬不过去就是渡劫。

这首诗也是诗人陆游对自己前途所抱的希望,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。创造了优美清新的意境,让人读完神清气爽,精神百倍。

2

摸鱼儿·雁丘词 节选

金·元好问

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

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

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

君应有语: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


天啊!请问世间的各位,爱情究竟是什么,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?

大才子金庸,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屡次提到“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”。

词人在一次参加科考途中,一个猎人将空中两只大雁,其中一只射了下来,另外一只大雁以为伴侣已经死去,便也头朝地撞死。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,于是便有了这首词。

词人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,围绕“情为何物?”展开,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,对至情至爱的讴歌。


3

望月怀远

唐代 张九龄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
作为唐诗300首的开篇之作,张九龄的这首《望夜怀远》是望月怀思的名篇。千百年来,被人们广泛传颂。

起句“海上生明月”意境雄浑阔大,是千古佳句。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,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,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。

每逢佳节倍思亲,漂泊在外的人,每逢过节,只要看到同一个圆圆的月亮,此刻就不再孤单。


4

鹧鸪天·西都作

宋代 朱敦儒

我是清都山水郎,天教分付与疏狂。

曾批给雨支风券,累上留云借月章。

诗万首,酒千觞。几曾着眼看侯王?

玉楼金阙慵归去,且插梅花醉洛阳。


“诗万首,酒千觞。几曾着眼看侯王?”朱敦儒的狂,丝毫不亚于李白!

他自诩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,刮风下雨都要听他命令,吟诗万首不为过,喝酒千杯不会醉,王侯将相,他都不曾放在眼里,对功名富贵是鄙夷的,对王侯的傲骨铮铮的。

正因为他看透了世事的污浊不堪,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,只想纵诗饮酒,与山水为伴,隐逸归老。


5

将进酒 节选

唐代 李白
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
快意恩仇也只有李白能写的出来,一生与酒相随,借酒浇愁,恃才放狂,笑傲江湖,挥洒文字,慷慨豪迈,是对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嘲弄与讽刺。

人生得意之时,就要尽情的欢乐,一定要倒满酒,怎么能让金杯空对一轮明月?

老天爷赋予我雄才大略,那肯定必有用武之地,就算散尽千金,只要足够有才华,还会再找回来的。

不得不说,这首诗读起来慷概激昂,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:对自己充满自信、孤高自傲、热情豪放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、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。


6

临江仙·风筝

宋代 侯蒙

未遇行藏谁肯信,如今方表名踪。

无端良匠画形容。

当风轻借力,一举入高空。

才得吹嘘身渐稳,只疑远赴蟾宫。

雨余时候夕阳红。

几人平地上,看我碧霄中。


词人侯蒙,外表其貌不扬,甚至有些丑陋,而且长大后一事无成,经常被人耻笑,年长无成,屡屡被人讥笑。

还被不怀好心之人将画像画在风筝上,讽刺他妄想上天。侯蒙看见了,没有大骂,而是作了这首《临江仙》词题其上。苍天有眼,侯蒙后来一举登第,官至宰相。

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,如果没风,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。更何况是人?

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,但机遇也必不可少,如果没有机遇,没有可以借力的风,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,也不可能有所成就。

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的大鹏的志向。


7

冬夜读书示子聿

宋代 陆游
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
 “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”古人对待学问,不遗余力的刻苦学习,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,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做学问的功夫不能只在书本。孜孜不倦、持之以恒地的学习态度,虽然重要,但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,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,不能光是纸上谈兵,要“亲身躬行”。

告诫我们一个既有书本知识,又有实践经验的人,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。


8

上堂开示颂

唐代 黄糵禅师

尘劳迥脱事非常,紧把绳头做一场。

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

作者黄糵禅师,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,他写只有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,梅花才会有扑鼻的芳香。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。

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,经常被人引用,也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。

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、发出芳香,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。